9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网站首页    安全保健    保健之窗    9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昆山市疾控中心发布2020年9月份

疾病风险提示

昆山市疾控中心发布九月份疾病风险提示,九月份本市进入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市民应予以防范,同时要继续做好秋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

一、手足口病

风险等级:高

疾病特点: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最常见。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及粪-口传播,其次是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以夏秋季节最多。多发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为3-7天,一开始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手心、足心及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多在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九月开学季,小学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师生勤洗手;做好日常通风消毒;教育学生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孩子一旦患手足口病,应待全部症状消失后一周,经校医或保健老师查验方可复课。

二、疱症性咽峡炎

风险等级:高

疾病特点: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臀部出现疱疹即为手足口病,应注意观察,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外出回家后应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清洗双手;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手卫生,照顾孩子时要经常清洗双手;幼托机构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定期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流行期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如发现孩子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风险等级:中

疾病特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容易暴发流行的、剧烈的结膜炎性疾病,夏秋季高发。本病起病急、潜伏期短,以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为特点,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本病主要通过眼--眼或眼-污染物品-眼,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感染,可通过游泳池污染的水感染。

预防措施: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揉眼,毛巾、脸盆等分开单用;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者;学校若开展游泳课程,应注意泳池的消毒以及学生的个人卫生及防护,潜水时,尽量把眼睛闭上或戴防护眼镜,游泳后,及时用干净的水洗脸、洗澡;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肠道传染病

风险等级:中

疾病特点:肠道传染病是指一组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细菌繁殖快,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某些潜伏期短的肠道传染病可在学校和企业等人群密集的单位引起暴发。

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水和和饮食卫生。开学后,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校园环境的消毒,把好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提倡喝开水;生熟制品要分开切配,减少外出就餐,慎用凉拌菜;剩饭菜要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并且要加热熟透后食用;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风险等级:低

疾病特点: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潜伏期为2-14天,平均7天。一般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9月开学后,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继续做好新冠肺炎的校园防控工作。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科学佩戴口罩、规范勤洗双手、时常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坚持健康饮食,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食物烧熟煮透。合理安排出行,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如非必须,尽量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出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时,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开人流高峰,缩短停留时间,减少接触生鱼生肉等食品原料,回家后及时清洁双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020年9月4日 16:11
浏览量:0
当前位置: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