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叶青 个人微型课题
通过欣赏环保作品激发幼儿环保制作兴趣的研究
昆山市新城幼儿园 管叶青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目前正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温室气体排放的气温变化、淡水资源短缺、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快速的森林退化。中国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推动下,“环保”已成为全世界关注重视的大事。安南秘书长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迄今共制定了十五部环境与资源法律、一百多项环保法规和九百多项地方性环保法规。中国政府已把环保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方针,视之为关系到子孙后代福祉的千秋大业。我们深感世界和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深感全社会有必要立即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编制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的环保教材,使环保教育成为全民的必修课迫在眉睫。参与环保其实并不难,只要具备了这种意识和相关的知识,从“心动”上升到“行动”就只有一步之遥。为此,我开展了幼儿园环保教育和美术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研究。
二、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有: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应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美工制作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从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1990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本课题就是把环保教育和美术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的研究,以美术活动为载体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幼儿美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幼儿的社会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发展,使本园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更充实的切入点。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1.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表示称赞。
2.环保作品,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废旧材料完成的艺术品。
3.环保制作,其实和环保作品属于同一类词汇,只不过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环保作品是最终的结果,而环保制作是一个过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某样东西。
4.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正,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以小二班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管叶青老师为实践操作者。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通过让幼儿欣赏环保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环保制作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一套生态式绿色美术环保园本课程。
2.探索在欣赏环保作品中培养幼儿对环保制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为幼儿环保制作的开发提供实践操作依据。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幼儿对于环保制作的兴趣,促进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美术素养的提高,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3.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问卷,了解其总体现状,进而分析其因果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点有四个:自然性、间接性、适用性、灵活多样性和自主性。教育调查法的使用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难以解释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对象的合作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育调查法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4.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所谓经验,是指由于这种知识或技能往往凭借个人或团体的特定条件与机遇而获得的,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总结经验一般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二)研究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价值性原则,是指课题要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这主要表现为能满足教育工作实际的需要和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决定,又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要求研究者去探索、去解决。通过教育科研的途径,可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的指导,少交“学费”,少走弯路。同时,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也要求教育理论不断更新、发展与完善。这不仅是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加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度,也反映了人类对教育认识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一定要考虑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所选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原则充分反映了开展一项科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探索活动,这就要求作为科研起点的选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利于验证、批判和发展教育理论,完善教育科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实践应用的需要,利于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而言,后一方面的价值始终是第一位。当然,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研究课题,它都必须首先指向其教育实践应用方面的价值,即使侧重教育理论学术价值的课题,其最终目的也是指导教育实践应用,最终也会转化为教育实践应用方面的价值。
2.创新性原则
选题的创新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选择前人没有研究或研究极少的课题,自是创新,但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可以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一样体现创新性,许多有创新性的教育新思想和新观点,往往是来源于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或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并非一定要另外开垦一片无人问津的“处女地”,而是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得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站在前人已有高度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
总之,为了获得具有创新性成果,教育科研应从多方面创新:第一,重视选题的创新性。要从新问题、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新经验中选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热点上选题;从独特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进行挖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创新,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技术,改进、完善某些已有的研究方法。第三,在应用上创新,将一种已有的理论方法首次应用到教育领域。
3.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只有具备一定主客观条件的教育科研选题才有预期成功的可能。课题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分析课题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切实可行性。从主观方面看,应分析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科研能力和经验、时间精力等;从客观方面看,应分析是否有必要的参考资料、经费、设备、时间,是否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的配合等。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与研究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总的来说,中小学教师选题宜小不宜大、宜易不宜难。课题大了,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多、周期长;难度大了,由于涉及的变量复杂,对研究者的主客观要求高,如果研究者力所不能及,会半途而废。小的课题,涉及范围小、变量少,对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要求相对低一些,容易出成果。而且由于课题目标集中,能较深入地解决一两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价值也可能是很大的。尤其是初步涉足教育研究领域的人,更应该选择那些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的课题,特别是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有可利用的条件、成果,能直接应用于自己实践的课题。以后,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视野的不断扩展,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课题。
4.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及规律,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这就要求选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论证等形成课题,切忌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从教育实践中直接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依据和很强的针对性。一要尽可能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课题,少受个别的、特殊的教育现象的影响,更容易透过现象揭示教育科学的本质规律。二要选择具体的、明确的课题,界线要清,范围宜小。另一方面,选题的指导思想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所选定的课题应该能够纳入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框架或理论体系。
· 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了解如何开展通过欣赏环保作品来激发幼儿对于环保制作的兴趣。
2.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目标。
3.创设环境,将各种环保作品布置在教室以及学校环境中,让幼儿置身于环保作品的世界中,无形之中不断让幼儿对环保作品产生影响,并进一步激发其想要创作的兴趣。
4.制定相应的课程,由浅入深,让幼儿通过欣赏环保作品慢慢对环保制作产生兴趣,并最终乐意、愿意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作品。
5.发动家长,让家长在空余的时间里,多带幼儿去参观参观各种关于环保作品的展览,以激发他们对环保制作的兴趣,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2-2016.4)
1.调查了解幼儿是否具有环保意识。
通过询问法,了解幼儿是否具有环保意识,是从那些发面知道、了解环保知识的。是否看过用环保材料制作的作品。
2.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6.4-2017.12)
创设丰富多彩的班级环境,在班级内放置多样的环保作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制作环保制作的兴趣。
1.进行第一阶段的测查及小结。让幼儿慢慢去发现班级当中不一样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兴趣,初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环保作品,环保作品是用什么做的。
2.进行第二阶段的测查及小结。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面,让幼儿欣赏跟多的环保作品,并让幼儿尝试观察这些作品,说说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培养他们对于制作环保作品的兴趣。
3.进行第三阶段的测查及小结。经过前两个阶段,幼儿已经对制作环保作品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阶段,让幼儿先选择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制作,在逐步增加难度。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12-2017.1)
1.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活动方案、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2.撰写通过欣赏环保作品激发幼儿环保制作兴趣的研究课题成果。
九、课题预期成果:
每个幼儿对环保制作都有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收集各种环保材料,并用这些环保材料进行简单的环保小制作,能够在制作中体会创作的快乐,还能将这种快乐传递给其他人。
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出版社
2.《生活中的环保教育》 赵侠编写 《学前课程研究》2009年底2期
3. 《好之者与乐之者——如何在环保活动中培养幼儿兴趣》 应梅编写 《科学咨询》2015年第26期
4.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顾银花编写 《新课程研究》2012年12期
5. 《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环保材料的运用》 胡艳编写 《华章》2014年11期